压力性尿失禁可能与盆底肌松弛、多次分娩、肥胖、慢性咳嗽及手术损伤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群是支撑尿道、膀胱的重要结构。妊娠、分娩或衰老等因素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尿道闭合能力下降,在腹压增加时出现漏尿。这类患者可能伴随阴道前壁膨出,可通过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或使用结合雌激素乳膏改善症状。
2、多次分娩
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可能牵拉或撕裂盆底肌肉及神经,导致控尿功能受损。多次顺产者风险更高,常伴有会阴部疼痛,需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度洛西汀等药物缓解症状。
3、肥胖
过度肥胖会增加腹压,长期压迫盆底组织,削弱尿道括约肌功能。患者常伴随活动后气促,减重是主要干预手段,可遵医嘱使用奥利司他等药物辅助,并配合有氧运动减轻体重。
4、慢性咳嗽
长期咳嗽会导致腹压反复升高,加速盆底肌松弛。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患者,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布地奈德吸入剂控制气道炎症,同时进行呼吸训练。
5、手术损伤
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可能直接损伤尿道周围组织或神经,影响控尿能力。术后可能出现排尿困难,需通过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修复,或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若存在上述情况,建议尽早就诊泌尿外科或妇科,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评估病情。医生会根据病因制定个性化方案,如轻度患者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改善,重度者需手术干预,避免盲目使用护垫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