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抑郁症患者的多巴胺水平是否普遍偏低

胡茂荣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抑郁症患者的多巴胺水平并非普遍存在绝对性偏低,其神经递质系统的变化具有个体差异性。目前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多巴胺能系统功能异常,但这种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仍需具体分析。

多巴胺作为重要的神经递质,主要参与情绪调节和奖赏机制。在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中,确实存在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分泌减少的现象,这可能与兴趣减退、动力不足等核心症状相关。但部分患者的基底神经节多巴胺代谢水平检测显示正常波动,提示抑郁症的神经生化机制存在异质性。近年功能影像学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前额叶皮层多巴胺D2受体密度反而呈现代偿性增高。

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涉及多种神经递质系统的交互作用。除多巴胺系统外,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功能障碍同样重要。临床常用的SNRI类药物通过双重再摄取抑制发挥作用,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安非他酮,则对特定症状人群更有效,这说明不同患者的神经递质失衡模式存在差异。

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建议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医生会通过临床症状评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切勿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