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夜间视力下降是否与白内障症状相关

王安安 眼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三甲

夜间视力下降可能与白内障症状相关,但也可能与其他眼部问题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白内障患者常因晶状体混浊导致光线散射,影响夜间视觉,但需排除其他病因。

白内障引起的夜间视力下降通常伴随晶状体混浊导致的眩光、对比敏感度降低等症状。患者可能对强光敏感,在暗处视物模糊,这与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引起的透光率下降直接相关。此外,晶状体核硬化会改变屈光状态,进一步影响夜间视觉清晰度。这种情况通常需要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诊。

其他可能原因包括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视杆细胞功能障碍,表现为暗适应能力下降。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色素变性也会出现进行性夜盲,常伴有视野缩窄。青光眼晚期因视神经损伤,可能合并夜间视力减退,多伴有眼压异常和视盘改变。

建议出现持续夜间视力下降者尽早就诊眼科,完善视力检查、眼压测量、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日常需避免强光刺激,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但确诊前不应自行使用眼药水或保健品。及时明确病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