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无法完全逆转胃黏膜萎缩性病变。其疗效受病情严重程度、患者体质及治疗依从性等多因素影响,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对于轻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可有效缓解胃脘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脾胃虚弱型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胃不和型多采用柴胡疏肝散化裁,胃阴不足型则使用益胃汤为基础方。配合针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有助于改善胃肠动力。部分研究显示规范治疗6-12个月后,约60%-70%患者症状评分可降低50%以上。
但针对伴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的患者,单纯中医治疗难以阻止病变进展。胃黏膜腺体萎缩属于器质性改变,现有中药尚缺乏明确逆转萎缩的循证证据。临床观察发现,即使坚持治疗2-3年,仅有约30%患者病理分级得到改善。
建议患者在中医治疗期间每6个月进行胃镜及病理复查,重度萎缩或伴有上皮内瘤变者需联合西医干预。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腌制、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并保持情绪稳定。治疗过程中出现持续消瘦、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