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在月经前后可通过保持外阴清洁、选择合适卫生用品、穿着宽松衣物、饮食调理及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护理。常见原因包括经期卫生不佳、局部刺激或感染等,需根据具体诱因处理。
1、保持外阴清洁
月经期间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刺激性洗液。清洗时应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肛周细菌污染阴道。经血残留可能增加局部潮湿,及时清洁可减少微生物滋生。
2、选择合适卫生用品
使用透气性好的卫生巾或棉条,避免含香料或荧光剂的品类。建议每2-3小时更换一次,经血量较少时也可选择透气棉质内裤搭配月经碟。夜间可以使用加长型卫生巾,但需避免同一片使用超过8小时。
3、穿着宽松衣物
穿着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紧身牛仔裤或化纤材质衣物。经期可准备多条透气内裤随时替换,清洗后需阳光暴晒消毒。日常应避免久坐,适当起身活动改善会阴部血液循环。
4、饮食调理
减少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摄入,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B的粗粮、坚果。经前期可饮用温热的无糖酸奶调节阴道菌群,但需避免冰饮加重盆腔充血。
5、药物治疗
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栓等;细菌性阴道病可以使用甲硝唑片或克林霉素磷酸酯栓。过敏因素导致的瘙痒需口服氯雷他定片,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但激素类药物连续使用不宜超过1周。
若护理后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经周期,或伴有异常分泌物、尿痛等症状,需及时妇科就诊。需注意避免自行购买强效止痒药膏,以免掩盖真实病情。月经期抵抗力下降时,应暂停阴道灌洗或坐浴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