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能引起心血管、肾脏、视网膜、神经系统以及下肢血管等多个器官或组织的功能损害,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1、心血管损害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评估病情。
2、肾脏损害
高血糖会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初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可进展为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水肿、尿量减少,需定期监测尿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3、视网膜损害
血糖升高会引发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眼底出血甚至失明。患者需每年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可通过激光治疗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干预。
4、神经损害
高血糖会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排尿困难,可通过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缓解症状。
5、下肢血管损害
糖尿病足常因下肢动脉闭塞和神经病变共同作用,导致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穿着宽松鞋袜,出现破损需及时清创并控制感染。
糖尿病患者需通过规范用药、饮食控制及适度运动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空腹4.4-7.0mmol/L,餐后<10mmol/L)。每3-6个月应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眼底,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由医生调整降糖方案并针对性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