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可能引起多种皮肤病变,通常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导致的微血管病变、神经损伤及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皮肤问题包括皮肤感染、糖尿病性皮肤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需及时进行干预。
1、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皮肤表面糖分含量较高,容易滋生细菌或真菌。高血糖环境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同时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可能出现足癣、毛囊炎或蜂窝织炎,表现为红肿、疼痛或渗液。
2、糖尿病性皮肤病
微循环障碍会导致皮肤局部缺血缺氧,形成胫前色素沉着斑。这类病变多见于下肢,初期为红色丘疹,后期发展为褐色萎缩性瘢痕,通常无痛痒感,但提示血管受损状态。
3、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与血管炎性反应及胶原蛋白代谢异常相关,好发于小腿前侧。皮肤出现红褐色斑块,中央萎缩呈蜡样光泽,边缘隆起,严重时可能破溃形成慢性溃疡。
4、皮肤瘙痒
高血糖引起的脱水状态会减少皮脂分泌,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周围神经病变也可能引发异常感觉,瘙痒在背部、四肢等部位较为明显,抓挠后易继发感染。
5、黑棘皮病
常见于胰岛素抵抗严重的患者,颈部、腋窝等皮肤褶皱处出现天鹅绒样增厚和色素沉着。这与高胰岛素血症刺激表皮细胞过度增生有关,属于糖尿病前期皮肤表现之一。
糖尿病患者需每日检查皮肤状态,避免抓挠或烫伤。选择宽松棉质衣物,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剂。若出现持续性皮疹、溃疡或难以缓解的瘙痒,建议到内分泌科和皮肤科联合就诊,通过血糖调控及局部用药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