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通常与皮肤损伤、免疫力低下、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皮肤损伤
皮肤破损是细菌侵入的重要途径,例如外伤、手术切口、烧伤或昆虫叮咬后,局部屏障功能受损,病原体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能通过伤口侵入皮下组织并扩散至筋膜层。此类患者早期可能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并迅速出现皮肤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治疗需立即进行清创手术,并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
2、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或HIV感染者,由于机体防御机制减弱,难以有效抵抗病原体侵袭。这类人群感染后病情进展更快,易出现脓毒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常采用头孢曲松钠、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需积极纠正基础免疫状态。
3、合并基础疾病
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患者的局部组织血供较差,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特别是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微小创伤可能迅速进展为坏死性筋膜炎。治疗需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治疗,并遵医嘱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等针对性抗生素。
若存在皮肤破溃后异常红肿、疼痛加剧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到急诊外科就诊。本病进展迅猛,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截肢甚至死亡,切勿自行使用外用药物或止痛剂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