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吗

谢正元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此外还可能涉及其他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其产生的毒素和酶类物质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慢性炎症反应,长期反复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腺体萎缩。这种细菌还可刺激胃酸分泌异常,进一步加重胃黏膜损伤。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自身免疫异常、胆汁反流、长期饮食不当等因素也可能参与疾病发展。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除治疗是关键。通常采用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以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疗程一般为10-14天。治疗后需通过呼气试验确认根除效果,并定期进行胃镜复查。

建议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及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应在消化内科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日常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以减缓疾病进展。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