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可能引起慢性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具体表现与病情进展速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相关,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判断。
1、慢性疼痛
筋膜炎患者若未及时干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持续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阈值降低。反复发作的炎性介质释放会形成疼痛记忆,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静息状态下灼痛或针刺样痛感。
2、关节活动受限
足底筋膜炎或腰背部筋膜炎患者常因疼痛产生保护性姿势,长期异常受力可能引发筋膜挛缩。足部筋膜挛缩会影响足弓支撑力,腰部筋膜粘连可能限制脊柱屈伸幅度,严重时可能导致步态异常或腰椎活动度下降超过50%。
3、继发性感染
局部封闭治疗或针灸等侵入性操作后,若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表现为治疗区域红肿热痛加剧,伴有脓性分泌物或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能发展为脓毒症。
出现筋膜炎症状建议尽早就诊,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筋膜厚度及血流信号。急性期可采用冲击波治疗改善局部微循环,慢性期需结合筋膜松解术恢复组织弹性。治疗期间应避免过度负重,进行低强度牵拉训练有助于预防筋膜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