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一般有解热镇痛药、镇咳药、祛痰药、抗组胺药以及抗病毒药等,需遵医嘱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选择。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若合并细菌感染可能需使用抗生素。
1.解热镇痛药
感冒常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退热、缓解肌肉酸痛的作用。这类药物需注意避免超量服用,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2.镇咳药
针对剧烈干咳可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等中枢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作用。但痰多时不宜单独使用,以免影响痰液排出。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选择复方甲氧那明等兼具支气管扩张作用的药物。
3.祛痰药
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盐酸溴己新可通过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增加支气管腺体分泌,适用于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患者。
4.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可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过敏症状。部分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具有镇静作用,可能影响驾驶和操作机械。
5.抗病毒药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流感病毒有效,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普通病毒性感冒多为自限性疾病,通常无需特殊抗病毒治疗。
感冒期间应注意多休息、适量增加水分摄入。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出现黄脓痰、胸痛、呼吸困难或反复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需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胸部X光片等检查。避免自行联合使用多种复方感冒药,防止相同成分过量导致肝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