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乙肝两对半、HBVDNA定量、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肝脏弹性检测等项目。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1、乙肝两对半
通过检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等五项指标,可明确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以及感染状态。若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则提示慢性感染。
2、HBVDNA定量
采用PCR技术检测病毒载量,能直接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程度。病毒载量高于2000IU/mL时,通常需要考虑抗病毒治疗。
3、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转氨酶持续升高提示存在活动性肝脏炎症,需及时干预。
4、肝脏超声
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变化,可发现肝硬化、腹水或占位性病变。定期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等并发症。
5、肝脏弹性检测
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硬度值超过7.3kPa提示明显纤维化,超过12.4kPa则可能已进展至肝硬化。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建议每3-6个月检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每年至少进行1次肝脏超声检查。治疗期间需避免饮酒,保持规律作息,出现乏力加重或皮肤黄染等症状时及时就诊。具体检查频率需根据个体病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