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身体乏力的症状,可能与肝脏损伤、代谢异常、营养吸收障碍有关。若长期存在乏力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1.肝脏损伤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可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当体内毒素无法有效清除时,可能引发全身性疲劳感。患者还可能伴随食欲减退、肝区隐痛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甘草酸二铵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病毒及保肝治疗。
2.代谢异常
肝脏是糖原合成和蛋白质代谢的重要器官,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能量供给不足。患者易出现低血糖或氨代谢障碍,表现为肌肉无力、精神萎靡。日常需注意少食多餐,必要时可补充复方氨基酸胶囊等营养制剂。
3.营养吸收障碍
肝细胞受损可能影响胆汁分泌,导致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引起肌肉消耗,加重乏力症状。患者可适当补充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必要时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改善消化功能。
此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乏力,需警惕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建议完善腹部超声检查、甲胎蛋白等检查。日常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热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