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经胎盘传播的可能性,但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分娩过程中通过接触母体血液或体液而感染。
母婴传播可分为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三种类型。宫内感染即胎盘传播,指病毒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或孕妇体内病毒载量较高时。产时感染更为常见,因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接触母血、阴道分泌物而感染。产后感染则与母乳喂养或密切接触有关,但规范接种疫苗后风险显著降低。
为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建议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在孕期进行病毒载量监测,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及时接种慢性乙型肝炎疫苗和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率可达90%以上。规范的联合免疫措施能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体治疗方案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