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慢性乙型肝炎会引起皮肤黄疸吗?

任诗峰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慢性乙型肝炎可能会引起皮肤黄疸,但具体是否由慢性乙型肝炎导致需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结果判断。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功能明显受损时,胆红素代谢异常可引发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疸。

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期可能造成肝细胞损伤,导致肝脏摄取、转化胆红素能力下降,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血液中蓄积。这种情况通常伴随尿色加深、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若患者同时存在胆汁淤积,直接胆红素升高也会加重黄疸程度。除慢性乙型肝炎外,胆结石、胰腺肿瘤等胆道梗阻性疾病,以及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同样可能引发皮肤黄疸。

建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当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需警惕黄疸发生。出现皮肤黄疸应及时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肝炎病毒定量、血常规检查等检查。日常应注意避免饮酒、劳累等加重肝损伤的因素,规范服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