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包括按压位置错误、按压深度不足、按压频率过慢、人工呼吸方法错误以及按压中断过多等,这些错误可能影响抢救效果。以下具体说明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1、按压位置错误
部分施救者未准确找到胸骨下半部,可能误压肋骨或上腹部。错误的位置容易导致肋骨骨折、脏器损伤,同时无法有效挤压心脏维持血液循环。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两乳头连线中点处,施救者需用手掌根部垂直向下按压。
2、按压深度不足
成人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但实际操作中常因体力不足或姿势不正确导致按压过浅。深度不足会使心脏排血量减少,无法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建议施救者在按压时保持双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均匀发力。
3、按压频率过慢或过快
规范要求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过快会导致按压回弹不充分,过慢则降低心输出量。部分施救者因紧张可能出现节奏紊乱,可通过默念“01、02、03”至30次来保持节律,或借助节拍器辅助。
4、人工呼吸方法错误
未开放气道直接吹气、吹气量过大导致胃胀气、未捏紧患者鼻子造成漏气等情况较常见。正确做法是采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每次吹气持续1秒使胸廓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
5、按压中断过多
检查脉搏、调整体位等操作导致中断超过10秒会显著降低存活率。研究表明按压中断时间应控制在总操作时间的10%以内,除必要的心肺复苏机交接或除颤外,应持续进行按压。
进行心肺复苏前建议确认环境安全并呼叫专业救援,施救过程中需持续观察患者反应。建议公众定期参加红十字会或医疗机构组织的急救培训,通过模拟人练习强化按压深度、频率等操作要点,抢救时尽量由多人轮换操作以保证按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