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何需长期服用抗凝药

杨崛圣 心脏大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主要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以及降低再次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以下从具体机制和治疗需求进行说明。

1、预防血栓形成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激活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防止血管内形成新的血栓,从而维持血液流通,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其发展过程伴随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长期使用抗凝药可减少血管内皮炎症因子释放,抑制斑块内脂质核心扩大,稳定斑块结构。例如替格瑞洛等药物还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3、降低再次急性心肌梗死风险

心梗患者冠状动脉可能存在多处不稳定斑块,且血管修复过程可能持续数月。长期抗凝治疗能维持血液低凝状态,防止其他部位斑块破裂引发二次梗死。联合应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时,需监测凝血功能以平衡出血风险。

需要提醒的是,抗凝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剂量,患者应定期复查凝血指标、血常规检查等。同时注意观察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避免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增加出血风险。对于合并房颤、置入支架等特殊情况,抗凝方案需个性化制定。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