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与心律失常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心悸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之一,但也可能由其他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包括心律失常、生理性因素、其他疾病等,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1、心律失常
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会导致明显的心悸症状。例如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心房颤动导致心跳节律紊乱,患者可能感觉心慌、心跳不规律;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时,异常起搏点引发心脏提前收缩,可产生心脏"漏跳感"或"撞击感"。这类情况通常需要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明确诊断,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2、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摄入过量咖啡因、酒精或尼古丁等兴奋性物质,可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导致心悸感。这类情况多为暂时性,去除诱因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一般无需特殊药物治疗。
3、其他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因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基础心率增快;贫血患者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代偿性增加搏动频率;低血糖发作时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均可引发心悸症状。此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甲亢患者使用甲巯咪唑片,贫血患者补充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
出现持续性或反复心悸时,建议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等检查。若伴有胸痛、黑朦、晕厥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限制咖啡因摄入,焦虑情绪明显者可尝试深呼吸等放松训练,但切勿自行服用镇静类药物。具体诊疗方案需经心血管专科医生评估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