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通常与心理问题有关联,尤其是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可能引发或加重失眠。心理因素与失眠之间存在双向影响,长期睡眠问题也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患者常因过度担忧、紧张而难以入睡,或夜间频繁醒来。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早醒或睡眠质量下降,这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有关。部分人因创伤后应激障碍,夜间反复回忆痛苦经历,导致入睡困难。此外,心理压力过大会使人体持续处于应激状态,皮质醇水平升高干扰睡眠节律。
长期失眠可能引发日间疲劳、注意力下降等问题,进而诱发情绪低落、易怒等心理症状。某些情况下,失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但失眠也可能由非心理因素引起,如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若出现持续失眠伴情绪异常,建议尽早就诊心理科或睡眠门诊。认知行为疗法对心理性失眠效果显著,必要时医生会开具助眠药物。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冥想、规律作息等方式调节身心状态,避免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