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心理疗愈如何应对急性应激反应?

李侃 精神科 主任医师

江西省精神病医院 三甲

急性应激反应的心理疗愈方法通常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社会支持以及必要时药物辅助等方式,需根据个体情况综合应用。具体措施需由专业心理医生评估后制定。

1、心理疏导

心理医生通过倾听和共情帮助患者释放情绪压力,引导其重新建立对事件的理性认知。例如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逐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失控感,恢复心理平衡状态。这种方法能有效降低急性期的焦虑水平,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

2、认知行为干预

通过识别和纠正应激事件引发的错误认知模式,帮助患者重构对创伤事件的合理评估。常用技术包括暴露疗法、思维记录表等,可减少闪回、噩梦等再体验症状。研究显示规范的CBT治疗能使80%以上患者的应激症状在4-8周内明显缓解。

3、放松训练

渐进式肌肉放松、正念呼吸等生理调节技术,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心悸、出汗等躯体化症状。每天20-30分钟的放松练习能显著降低皮质醇水平,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效果更佳。

4、社会支持

建立可靠的人际支持网络是心理康复的重要环节。家庭治疗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模式,团体心理治疗能让患者获得同伴的情感共鸣。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的可能性。

5、药物辅助

对于伴有严重焦虑或失眠的患者,可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如劳拉西泮,或SSRI类抗抑郁药如舍曲林。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通常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不建议单独长期使用。

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建议立即联系专业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接触刺激性场景,同时配合医生进行阶段性的心理状态评估。若出现自伤倾向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到精神科就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