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等项目,具体需结合患者症状及医生建议选择。以下为常见检查方法: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可评估心脏电活动是否异常,如发现心房颤动、QRS波增宽或ST-T改变等,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因素。动态心电图还能监测24小时内的心率变化,辅助判断心衰是否由阵发性心律失常引起。
2、超声心动图
该检查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评估心功能的核心指标。通过观察室壁运动异常、心脏扩大或瓣膜反流等情况,可明确心衰类型(如收缩性或舒张性心衰),并帮助鉴别心肌病、心包疾病等病因。
3、血液检查
血清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是心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数值越高提示心功能越差。同时需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如血钾、钠)、甲状腺功能等,用于排查代谢异常或并发症,并指导利尿剂等药物的使用。
若病情复杂,可能需进行胸部X线、冠状动脉造影或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胸部X线可显示肺淤血、心脏扩大;冠脉造影能诊断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心脏MRI对心肌纤维化、炎症等病变具有较高分辨率。
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诊心血管内科。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暂停可能干扰结果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确诊后需长期控制血压、限制盐分摄入,并按医嘱使用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改善预后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