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心脏起搏器手术风险有哪些等级划分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心脏起搏器手术的风险等级一般可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具体风险程度与患者个体情况密切相关。手术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实施,以尽可能降低相关风险。

1、低风险

此类风险发生概率较低且通常后果较轻,主要包括局部血肿、轻微疼痛或皮下瘀血。这些情况多因术中穿刺术或术后压迫不当引起,一般通过加压包扎或冷敷即可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皮肤过敏反应,与电极材料或消毒剂接触有关。

2、中风险

包括电极移位、气胸和囊袋感染等并发症。电极移位多发生在术后1-3个月,可能影响起搏器正常工作,需通过X线检查确认。气胸常见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时误伤胸膜,表现为突发性胸痛和呼吸困难。囊袋感染发生率约1%-3%,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3、高风险

心脏穿孔、严重出血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属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但危害较大。心脏穿孔可能引发心包填塞,需紧急心包穿刺术引流。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累及心脏瓣膜,需长期抗生素治疗。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发生严重感染。

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应完善凝血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术后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上肢剧烈运动。定期随访检测起搏器工作状态,出现胸闷气促、持续发热或切口渗液等情况应立即就医。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和活动限制,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