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或血肿、感染、电极脱位等,需结合具体情况处理。术后应密切观察体征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异常表现。
1、出血或血肿
多因术中血管损伤或止血不彻底引起,常见于术后24小时内。患者可能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或皮肤青紫,严重时血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压迫止血、冰敷,较大血肿需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必要时输注止血药物。
2、感染
可分为囊袋感染和全身感染,发生率约1%-5%。早期表现为切口红肿、渗液,伴随发热或寒战。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需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治疗需静脉使用抗生素,严重感染需取出起搏装置并行清创术。
3、电极脱位
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发生率约2%-8%。患者可能出现起搏失灵、心悸或头晕等症状。X线检查可见电极位置异常,需通过手术重新固定电极,必要时更换主动固定电极。术后需限制患侧上肢活动1个月。
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上肢。每日监测体温和切口情况,若出现胸闷、持续疼痛或设备报警声,应立即就医。术后1个月、3个月需复查心电图和起搏器功能检测,确保设备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