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高通常需要进行肾功能检查、尿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肾活检等针对性检查,以明确病因和评估肾脏损伤程度。具体检查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1、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升高常提示肾功能异常,因此需完善尿素氮、胱抑素C等肾功能相关指标。这些指标能综合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帮助评估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若同时存在尿酸升高,可能提示痛风性肾病或慢性肾病。动态监测血肌酐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速度。
2、尿常规检查
通过尿蛋白定性、尿沉渣镜检等项目,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准确测量蛋白质流失量,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损伤敏感。尿NAG酶、α1微球蛋白等肾小管标志物检查有助于定位肾脏损伤部位,区分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
3、影像学检查
肾脏超声能直观显示肾脏大小、皮质厚度及血流情况,慢性肾病常出现肾脏萎缩。CT尿路造影可排查泌尿系结石、肿瘤等梗阻因素。放射性核素肾图可评估分肾功能,对单侧肾脏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血管超声检查能发现肾动脉狭窄等血管性病变。
4、肾活检检查
当病因不明或需要明确病理类型时,在凝血功能正常前提下可行肾穿刺活检。该检查能明确IgA肾病、膜性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继发性病变的病理分级,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发现血肌酐升高应及时就诊肾内科,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日常需注意低盐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达标范围,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指标,已有肾脏基础疾病者应加强随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