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年龄增长如何影响血压变化?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血压通常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尤其是收缩压更为明显。这一变化主要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下降、肾脏功能变化等因素相关,具体机制如下:

1、动脉硬化与血管阻力增加

年龄增长会导致动脉壁胶原纤维增多、弹性纤维减少,血管逐渐硬化。这种结构改变使大动脉缓冲血流压力的能力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需更用力收缩才能维持正常循环,导致收缩压升高。血管硬化程度与血压升幅呈正相关。

2、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衰老可引发自主神经调节失衡,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这种神经调节异常促使血管持续收缩,增加外周阻力,同时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引发水钠潴留,双重作用推动血压上升。

3、肾脏功能减退

肾脏血流量每10年约下降10%,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影响钠离子排泄。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同时肾脏分泌的扩血管物质(如前列腺素)减少,缩血管物质相对占优,这种体液调节失衡成为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基础。

日常需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尤其40岁后建议每年进行动态血压评估。饮食应控制钠盐摄入(每日小于5克),增加富含钾的深色蔬菜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已确诊高血压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冬季需加强血压监测频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