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度数是否能降低,通常需要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真性近视度数一般不可逆,但可通过科学手段控制进展;假性近视度数经干预后可能暂时性降低。
真性近视是由于眼轴增长导致屈光状态改变,属于器质性变化,目前尚无方法使眼轴缩短,因此度数无法降低。但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或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延缓近视发展。假性近视与睫状肌痉挛有关,多见于短期用眼过度人群,通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配合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等措施,可能使视力暂时性改善。
需特别注意的是,市面宣称能“治愈近视”的疗法均缺乏科学依据。青少年出现视力下降时,应通过散瞳验光等专业检查明确近视性质。18岁前每年近视增长50度左右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若年增长超过75度则需加强防控措施。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日光照射,遵循“20-20-20”用眼法则,即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注视20英尺外物体20秒。
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眼健康检查,根据屈光状态变化及时调整防控方案。对于已经形成的真性近视,重点在于控制发展速度和预防高度近视并发症,而非盲目追求降低现有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