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通常需要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痰培养、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及血常规和炎症指标检测等,以明确诊断及病情评估。具体检查项目需由医生根据症状和病史决定。
1、血清抗体检测
支原体感染后人体会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通过抽血检测抗体水平可辅助诊断。IgM抗体在感染1周后出现,3-4周达高峰,适用于急性期检测;IgG抗体多在感染后2-3周出现,适用于回顾性诊断。
2、核酸检测
采用咽拭子或痰液样本进行支原体DNA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在感染早期快速确诊。PCR技术可准确识别病原体,尤其适用于儿童或症状不典型患者。
3、痰培养
通过采集深部痰液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支原体生长缓慢需5-21天,阳性率约60%-70%。检查前需清水漱口避免口腔菌群污染,取样后需及时送检。
4、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可发现间质性肺炎改变,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网格状阴影等特征,有助于评估肺部受累程度。约25%患者可能出现肺实变,多见于下叶。
5、血常规和炎症指标
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可能增高。这些指标虽无特异性,但可辅助判断感染严重程度及机体炎症反应状态。
出现持续咳嗽伴发热、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所有检查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确诊后应规范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避免擅自使用镇咳药物掩盖病情。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评估疗效,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