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肛肠科如何检查痔疮出血量?

李俊 肛肠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痔疮出血量的检查通常包括视诊、直肠指检、肛门镜检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具体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出血量的评估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患者尽早就医明确病情。

1、视诊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肛门周围皮肤有无外痔脱出、黏膜破损或活动性出血点。患者采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医生通过肉眼直接检查肛门处是否有血迹、血凝块或新鲜渗血,初步判断出血程度。若发现喷射状出血或持续性渗血,提示出血量可能较大。

2、直肠指检

医生戴手套涂抹润滑剂后,将食指伸入直肠进行触诊。通过指腹触感可判断内痔的位置、大小及质地,评估痔核表面是否有糜烂或溃疡面。同时感受指套退出时是否带有血迹,根据血迹颜色(鲜红或暗红)及附着量辅助判断出血情况。

3、肛门镜检查

使用带有光源的肛门镜撑开肛管,直观观察齿状线附近痔核的分布、充血程度及出血点位置。可清晰识别内痔黏膜表面的毛细血管破裂情况,对渗血范围进行量化评估。检查时配合Valsalva动作(屏气用力)能更好显示痔核脱垂状态下的出血情况。

4、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动态监测是否存在进行性贫血。若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提示存在慢性失血;大便隐血试验可鉴别出血是否来源于痔疮或其他消化道疾病,必要时需结合凝血功能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出现便血症状应及时到肛肠专科就诊,避免自行判断延误病情。检查前需保持肛门清洁,排空肠道更利于检查准确性。对于反复出血或伴随贫血症状的患者,建议完善电子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其他肠道出血性疾病。所有检查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出血量及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