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白内障的原因

王安安 眼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三甲

白内障的形成原因包括年龄因素、外伤、代谢性疾病、先天因素以及药物或中毒影响等,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下是常见原因及相关分析:

1、年龄因素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类型,主要与晶状体老化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蛋白质逐渐发生变性、混浊,导致透光性下降。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视力模糊,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视物重影、对比敏感度降低等症状。

2、外伤

眼球钝挫伤、穿通伤或电击伤可能导致晶状体囊膜破裂,房水进入晶状体皮质引起纤维肿胀、分解,最终形成混浊区域。此类白内障可能在受伤后数周或数年内逐渐发展,严重者会伴随虹膜粘连等并发症。

3、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低钙血症等代谢异常疾病可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山梨醇在晶状体内蓄积,引发细胞水肿和蛋白质变性。此类患者常伴有血糖控制不佳、多饮多尿等原发病症状。

4、先天性因素

部分婴幼儿出生时即存在晶状体混浊,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母体妊娠期风疹病毒感染或代谢缺陷有关。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可能出现白瞳征、眼球震颤等表现,需通过基因检测及眼科检查明确诊断。

5、药物及中毒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接触萘、苯等化学物质,可能干扰晶状体上皮细胞代谢,促使蛋白质氧化变性。此类患者通常有明确的用药史或毒物接触史,早期停药后部分混浊可能逆转。

若出现渐进性视力下降、眩光感等症状,建议及时至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对于已形成的白内障,目前主要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等药物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视力恢复情况。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