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后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立即降温、保护创面、预防感染、缓解疼痛以及及时就医等。需根据烫伤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不当处理加重损伤。
1、立即降温
发生烫伤后应迅速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部位,持续15-20分钟。冷水冲洗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持续损伤,同时缓解疼痛感。注意水流不宜过急,避免直接冲击破损皮肤。若烫伤部位有衣物覆盖,需先冲洗后再小心移除。
2、保护创面
冲洗后用干净纱布或无菌敷料轻轻覆盖创面,避免摩擦或压迫伤口。切勿使用棉花、毛巾等易掉絮的材料直接接触破损皮肤。若出现水疱,不可自行刺破,以免增加感染风险。对于轻度烫伤,可局部涂抹医用烧伤膏形成保护层。
3、预防感染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每日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浅表烫伤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膏,如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若创面已出现化脓或异味,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清创处理。
4、缓解疼痛
轻度烫伤可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避免使用酒精、碘酒等刺激性液体消毒,以免加重疼痛。对于大面积或深度烫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镇痛治疗。
5、及时就医
涉及面部、手足、会阴等特殊部位烫伤,或出现皮肤苍白、焦痂、感觉减退等Ⅲ度烫伤表现时,应立即前往烧伤专科就诊。儿童及老年人烫伤面积超过体表5%、成人超过10%时,需住院观察治疗,警惕休克等并发症。
烫伤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使用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涂抹伤口。日常注意远离热源,烹饪时使用防烫手套,家中备好急救药品。若烫伤后出现发热、寒战、意识模糊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