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感染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主要累及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等部位,常见于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其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腹泻或结膜炎等。
1.病原体特点
腺病毒属于双链DNA病毒,可分为多个血清型,不同型别病毒可引发不同临床表现。该病毒在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可通过飞沫、接触或粪口途径传播。
2.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或分泌物也可感染。部分腺病毒型别可通过消化道传播,如饮用被污染水源可导致胃肠炎型感染。
3.临床表现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婴幼儿可能出现喘息或肺炎。腺病毒结膜炎以眼红、分泌物增多为特征,胃肠型感染则伴随呕吐、水样便等症状。
4.易感人群
5岁以下儿童及免疫功能受损者感染风险较高。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场所易发生聚集性感染。
5.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高热者可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严重结膜炎可选用更昔洛韦滴眼液。重症病例需住院进行氧疗或静脉补液。
日常应注意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严重脱水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病毒核酸检测等检查。治疗期间应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