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肌酐水平异常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基础疾病、急性肾损伤等因素有关,需及时排查病因并干预。孕期肾功能变化需密切监测,发现异常应尽早就医。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等疾病可导致肾脏血流减少,引起肌酐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水肿、血压升高、蛋白尿等症状。治疗通常需遵医嘱使用拉贝洛尔片、甲基多巴片等药物控制血压,同时监测胎儿宫内状况。
2、肾脏基础疾病
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原有肾脏疾病在妊娠期可能加重,表现为肌酐升高、尿量减少。此类患者多伴有泡沫尿、腰酸腰痛、水肿等表现。需根据病情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药物,同时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3、急性肾损伤
严重呕吐、脱水、感染或药物损伤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典型表现为肌酐急剧上升伴少尿、电解质紊乱。治疗需立即补液纠正血容量,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孕妇出现肌酐异常时需增加产检频率,每日记录尿量及血压变化。饮食应遵循低盐、优质低蛋白原则,避免腌制食品及动物内脏。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尿量骤减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所有治疗方案需在产科及肾内科医师共同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服用利尿剂或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