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糖尿病为何会引发白内障

王安安 眼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三甲

糖尿病引发白内障主要与高血糖引起的渗透压变化、山梨醇代谢异常、氧化应激损伤等因素有关。这些病理过程相互作用,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纤维结构破坏,最终形成混浊。

1、高血糖引起的渗透压变化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使房水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葡萄糖通过扩散进入晶状体。由于晶状体内葡萄糖浓度过高,渗透压改变导致水分进入晶状体纤维细胞,使其肿胀变形。这种结构改变会使晶状体透明度下降,早期表现为点状混浊,晚期可发展为全白内障。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眩光感等症状,需通过控制血糖(如胰岛素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片)、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羟苯磺酸钙胶囊)延缓进展。

2、山梨醇代谢异常

高血糖激活醛糖还原酶通路,促使大量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在晶状体细胞内蓄积形成高渗状态,导致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下降,引发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和电解质紊乱。这种代谢紊乱会破坏晶状体纤维的有序排列,临床可见晶状体后囊下锅巴样混浊。除严格控糖外,可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片)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3、氧化应激损伤

高血糖环境下线粒体功能障碍会产生过量自由基,攻击晶状体蛋白的巯基使其交联变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堆积会与胶原蛋白交联,降低晶状体弹性。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视力下降,需联合使用抗氧化剂(硫辛酸胶囊)和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片),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糖尿病患者应每半年进行眼底检查和血糖监测,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不超过10.0mmol/L。出现视物变形、飞蚊症加重等异常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根据白内障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治疗或超声乳化手术,术后仍需严格控糖以防复发。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