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耙耙柑在中医里有何食疗作用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耙耙柑作为一种常见水果,在中医食疗中常被认为具有生津止渴、理气化痰、健脾和胃、润肠通便以及疏肝解郁等辅助调理作用。其性味归经及作用机制在中医理论中有相应阐释。

1、生津止渴

耙耙柑含有丰富水分和有机酸,中医认为其味甘酸能促进津液生成,对于口干舌燥、咽喉不适等轻度津液不足的情况,适量食用可缓解口渴症状,但需注意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2、理气化痰

中医认为其果皮含挥发油成分,可通过促进气机运行来缓解胸胁胀闷。果肉中纤维素与水分可稀释呼吸道分泌物,辅助改善痰多咳喘症状,适用于外感风寒初起时的辅助调理。

3、健脾和胃

其含有的果酸和膳食纤维能温和刺激消化液分泌,符合中医理论中"甘酸化阴"的调理原则。对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脾胃虚弱症状,可作为食疗补充,但严重消化不良者需就医。

4、润肠通便

每100克果肉含1.5克左右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凉可润燥,对肠燥便秘有缓解作用,但仅适用于轻度便秘的辅助调理。

5、疏肝解郁

中医五行学说中青色入肝,耙耙柑果皮所含的芳香物质被认为具有疏肝理气作用。情绪抑郁时适量食用,可通过调节气机起到辅助改善作用,但不能替代专业心理干预。

需注意耙耙柑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量建议不超过200克。体质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出现腹泻等不适。出现持续咳嗽、严重便秘或情绪障碍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不可单纯依赖食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