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患者康复期的正确锻炼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功能障碍类型,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以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技能。
1、床上被动训练
适用于病情较重或早期卧床患者。家属或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四肢各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可配合桥式运动、翻身训练等,逐渐激活核心肌群,为后续训练打下基础。
2、坐位平衡训练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逐步从30°半卧位过渡到床边坐立。初期需使用三角垫支撑背部,进行前后左右重心转移训练。随着平衡能力改善,可尝试双足着地坐姿,配合上肢抓握训练,增强躯干控制能力。
3、站立与步行训练
在平衡杠或助行器辅助下,从双腿负重站立逐渐过渡到患侧单腿支撑训练。步行初期建议使用减重悬吊系统,通过调整支撑比例帮助患者建立正确步态。随着功能恢复,可进行上下台阶、绕障碍物等复杂训练。
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操作性训练。建议使用防滑垫、加粗手柄餐具等辅具,通过分解动作反复练习。同时进行模拟如厕、开关门等场景训练,帮助患者重建生活自理能力。
5、语言功能训练
针对存在构音障碍或失语症患者,需进行唇舌操、呼吸训练等基础练习。通过图片卡命名、情景对话等方式逐步恢复语言功能,必要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改善进食安全性。
康复锻炼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始训练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次,每日2-3次为宜。训练强度以患者稍感疲劳但不引起疼痛为度,运动后心率增幅不超过静息状态的20%-30%。建议每周进行康复评估,及时调整训练方案,避免过度锻炼引发肌肉拉伤或跌倒。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监测锻炼前后的血压、血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