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会引起胃酸减少,具体与胃黏膜萎缩程度、病变部位及是否伴随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若胃体部腺体萎缩导致壁细胞数量减少,则胃酸分泌可能下降;若萎缩仅累及胃窦,胃酸分泌可能正常或代偿性增加。
1、胃体部腺体萎缩
胃酸由胃黏膜的壁细胞分泌,当慢性萎缩性胃炎累及胃体时,腺体逐渐萎缩、壁细胞数量减少,可能导致胃酸分泌不足。此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
2、幽门螺杆菌感染
部分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该细菌可抑制胃酸分泌,同时引发炎症反应加速腺体萎缩进程。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的胃酸分泌功能可能有所恢复。
3、疾病进展阶段
在疾病早期,胃黏膜损伤较轻时,胃酸分泌可能无明显变化;随着病程延长,腺体进行性萎缩可能导致胃酸分泌逐渐减少,严重者甚至出现无胃酸状态。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胃功能检查(如胃液分析、胃泌素检测)和胃镜评估,明确胃黏膜萎缩范围及胃酸分泌水平。日常需避免饮酒、辛辣食物等损伤胃黏膜的因素,规范治疗需在消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