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电解质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具体检查项目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以便明确病因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患者有无脱水体征,触诊检查腹部是否存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听诊肠鸣音是否活跃或减弱。该检查能初步判断胃肠功能状态和炎症程度。
2、血常规
通过静脉采血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水平,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若白细胞显著升高伴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提示细菌性胃肠炎。
3、粪便常规
留取新鲜粪便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或未消化食物残渣。潜血试验阳性可能提示消化道黏膜损伤,细菌培养则可明确致病菌种类。
4、电解质检查
严重呕吐腹泻患者需检测血清钠、钾、氯等离子浓度,评估是否存在脱水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可能引发肌无力,低钠血症可导致意识障碍。
5、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或CT可用于排除阑尾炎、肠梗阻等急腹症。X线腹部立位片能发现肠管扩张、气液平等异常,适用于疑似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
急性胃肠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脱水或腹痛加剧等情况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检查前需遵医嘱禁食,采集粪便样本时应避免尿液污染。治疗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擅自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