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在中药方剂中一般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养血等功效和作用。其作为补气类药物,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以增强疗效或适应不同证型。
1、补气升阳
黄芪性味甘温,归脾、肺经,能补益脾肺之气。在方剂中常用于治疗中气下陷引起的内脏下垂、久泻脱肛,或肺气虚导致的咳嗽气短。例如配伍升麻、柴胡可增强升提效果。
2、益卫固表
黄芪能增强卫外功能,改善体表防御能力。在玉屏风散等方剂中,与白术、防风配伍,可减少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反复感冒等症状。
3、利水消肿
通过补气促进水液代谢,适用于气虚水肿证。在防己黄芪汤中,与防己、白术等配伍,可改善慢性肾炎、心源性水肿引起的小便不利。
4、托毒生肌
黄芪能促进气血运行以排脓生肌,在托里透脓散等方剂中,配伍当归等,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或阴疽内陷。
5、养血
在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按5
使用含黄芪的方剂需辨证施治,气滞湿阻、食积内停者慎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配伍,避免单独大剂量使用。表实邪盛、阴虚阳亢等证型患者应禁用,以免加重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煎煮时建议后下以保留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