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的死亡率较高可能与感染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并发症严重以及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该病起病急骤且病情凶险,若未及时干预,易导致全身性器官衰竭。
1、感染进展迅速
坏死性筋膜炎多由侵袭性细菌(如A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其产生的毒素和酶会快速破坏皮下组织及筋膜,导致局部缺血坏死。感染可在数小时内扩散至周围组织,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增加救治难度。
2、早期诊断困难
该病早期症状与普通蜂窝织炎相似,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和发热等,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当出现皮肤紫黑色斑块、血性水疱或感觉减退等典型表现时,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窗口期。
3、严重并发症
感染可引发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约30%-50%的患者会出现急性肾损伤,25%以上可能并发呼吸衰竭,这些并发症直接威胁生命,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4、基础疾病影响
合并糖尿病、肝硬化、免疫功能低下或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免疫力受损,感染更难以控制。此类人群占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60%以上,其死亡率可达35%-40%。
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并完善血常规、影像学检查及创面分泌物培养。治疗需遵循早期清创、广谱抗生素和重症监护的原则,通过多学科协作降低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