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坏死性筋膜炎的实验室指标如何变化

朱湘南 普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三甲

坏死性筋膜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升高、肌酸激酶异常等。这些指标的变化与感染严重程度及组织损伤相关,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1、白细胞计数升高

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常因细菌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若合并脓毒症或感染扩散,白细胞水平可能进一步上升,但严重感染时也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提示病情危重。

2、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升高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是炎症标志物,感染后数小时内即可升高。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因深层组织感染和细菌毒素释放,CRP常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PCT水平也显著增高,动态监测可评估抗感染治疗效果。

3、肌酸激酶异常

肌肉组织广泛坏死会导致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尤其是CK-MM同工酶。若CK持续上升,提示筋膜和肌肉损伤加重,可能伴随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需警惕急性肾损伤风险。

坏死性筋膜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虽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若出现上述指标异常且伴随皮肤红肿、剧烈疼痛、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探查,早期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