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皮肤瘙痒的缓解方法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以及及时就医处理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1、日常护理
化疗药物可能损伤皮肤屏障,导致干燥脱屑引发瘙痒。建议每日使用无香料、无酒精的保湿霜涂抹全身,尤其沐浴后及时保湿。清洁时选用pH值5.5左右的弱酸性沐浴露,水温控制在37-40℃,避免用力搓洗皮肤。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2、外用药物
局部瘙痒可涂抹炉甘石洗剂,通过氧化锌成分收敛止痒。若出现红色丘疹或湿疹样改变,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抗炎止痒。皮肤破损处需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3、口服药物
持续性瘙痒影响睡眠时,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或依巴斯汀片等二代抗组胺药物,此类药物中枢抑制作用较弱,较一代药物更安全。
4、物理治疗
用冷藏的生理盐水纱布湿敷瘙痒部位,每次10-15分钟,可降低皮肤敏感度。但需避免直接用冰块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光疗(紫外线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5、就医处理
若瘙痒伴随黄疸、皮疹泛发或呼吸困难,可能提示肝功能损伤、药物过敏等严重并发症,需立即返院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过敏原。严重过敏反应需接受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等静脉治疗。
化疗患者皮肤护理需贯穿整个治疗周期,建议治疗前1周开始加强皮肤保湿。日常避免搔抓皮肤,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清洁。若瘙痒持续加重或出现皮下出血点等异常表现,应及时联系主治医师调整化疗方案或进行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