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和水痘在致病病原体、传播途径、皮疹特征、伴随症状、预防治疗等方面存在区别特征,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致病病原体不同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水痘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两者病毒属性和基因结构不同。
2、传播途径不同
猴痘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病变皮肤传播,人际间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水疱液传播,传染性更强。
3、皮疹特征不同
猴痘皮疹多从面部开始向四肢蔓延,会经历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的病变过程,同一区域皮疹常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水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较多,具有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并存的特征。
4、伴随症状不同
猴痘常伴明显淋巴结肿大(颌下、颈部或腹股沟),发热多为高热(38.5℃以上)。水痘发热多为中低热,淋巴结肿大少见,常伴明显瘙痒症状。
5、预防治疗不同
水痘可通过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抗病毒药物首选阿昔洛韦。猴痘目前主要使用天花疫苗预防,治疗药物包括特考韦瑞、西多福韦等抗病毒药物,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有限。
若出现发热伴皮疹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医务人员会根据流行病学史、皮疹形态特征、核酸检测结果等进行鉴别诊断。确诊患者需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应做好21天医学观察。日常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按医嘱规范使用止痒药物和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