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受累部位。红斑狼疮可累及全身多系统,而类风湿关节炎以对称性关节炎症为主。
红斑狼疮的病因与遗传、激素及环境因素相关,典型症状包括面部蝶形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脱发及多器官受累(如肾脏、血液系统)。诊断需结合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指标。治疗上常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及抗疟药(如羟氯喹),重症患者需生物制剂干预。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因滑膜炎症导致关节破坏,特征表现为晨僵、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及类风湿结节。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X线显示关节侵蚀性改变。治疗首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抗风湿药物,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症状,中重度患者需使用托珠单抗等生物制剂。
两种疾病均可出现关节疼痛,但红斑狼疮多为游走性疼痛,且关节畸形少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抗Sm抗体阳性,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X线可见特征性的"笔帽样"改变。日常管理中,两类患者均需避免感染、规律随访,红斑狼疮患者需严格防晒,类风湿患者应注重关节功能锻炼。确诊需通过风湿免疫科专科检查,不建议自行对照症状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