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这三种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1、抗血小板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的核心用药。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阿司伐他汀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等。长期服用期间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存在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禁用。
2、他汀类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常用制剂有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等。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肌酸激酶水平,出现肌肉疼痛或乏力时应及时就诊。
3、β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压来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常用药物包括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片、卡维地洛片等。使用过程中需监测心率变化,严重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规律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日常需定期复查血脂、心电图等指标,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若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前往心血管专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