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风寒感冒艾灸哪些穴位有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风寒感冒进行艾灸治疗时,通常可选择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合谷穴及足三里等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艾灸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操作不当引起烫伤。

1、大椎穴

该穴位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艾灸大椎穴能振奋阳气、驱散体表寒邪,有助于缓解恶寒、发热、颈项僵痛等风寒感冒症状,常采用温和灸法持续10-15分钟。

2、风门穴

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艾灸此穴可祛风解表,改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施灸时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每次灸治时间控制在8-10分钟为宜。

3、肺俞穴

处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位置,是肺脏精气输注之处。艾灸肺俞穴能宣通肺气,增强卫外功能,对风寒束肺引起的咳嗽、咯白痰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建议采用回旋灸法操作5-7分钟。

4、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作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艾灸合谷穴可解表发汗,对头痛、全身酸痛等表证有效,施灸时注意避开皮肤破损处,单侧穴位每次灸5分钟。

5、足三里

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艾灸此穴能健脾益胃、扶助正气,通过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感冒恢复,可采用隔姜灸法,每次灸3-5壮,注意姜片厚度控制在2-3毫米。

进行艾灸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施灸后避免立即吹风或接触冷水。阴虚体质、皮肤破溃及高热患者不宜艾灸,孕妇需谨慎选择穴位。若感冒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黄痰、咽痛等化热表现,应及时停止艾灸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