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治疗期间可通过隔离治疗、佩戴口罩、通风消毒、注意个人卫生及妥善处理痰液等方式避免传染。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建议,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1、隔离治疗
确诊后应尽量单独居住,减少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避免与儿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共处一室。治疗初期传染性较强,需严格隔离至少2周,待痰菌检测转阴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防护措施。
2、佩戴口罩
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与他人交谈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并及时更换污染或潮湿的口罩。家属或同住者也需佩戴口罩,进入患者房间前做好防护。
3、通风消毒
患者居住环境需每日开窗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桌椅、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可用含氯消毒液擦拭,餐具煮沸消毒,被褥定期阳光暴晒6小时以上。
4、注意个人卫生
患者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及时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随地吐痰,与他人分餐,不共用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减少飞沫和接触传播风险。
5、妥善处理痰液
将痰液吐在加盖的专用容器中,加入等量5%漂白粉溶液浸泡30分钟后弃去,或使用密封袋包裹后焚烧处理。痰盂每日消毒,避免痰液干燥后形成气溶胶扩散。
肺结核患者应坚持完成6个月以上的规范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痰涂片和胸部影像。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素试验或胸部CT筛查,出现咳嗽、低热等症状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营养和作息,有助于缩短传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