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新亨德拉尼帕病毒传播方式有哪些

谢军平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新亨德拉尼帕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动物宿主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人际传播、医源性传播等,需加强预防措施。

1.动物宿主传播

新亨德拉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为果蝠,尤其是狐蝠科蝙蝠。人类可能通过接触蝙蝠的唾液、尿液等分泌物直接感染,或通过中间宿主(如马、猪等)间接传播。例如,在饲养或处理患病动物时,皮肤破损处接触其体液可能引发感染。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或尿液等体液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在家庭或医疗机构中,照顾患者时若未采取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密切接触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3.食物传播

食用被蝙蝠唾液或尿液污染的椰枣汁、水果等食物是重要传播途径。病毒可在新鲜椰枣汁中存活数日,未经煮沸或消毒即饮用可能引发群体性感染事件。

4.人际传播

已有研究证实该病毒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尤其是在密闭环境中。例如,与患者共处一室时,吸入其咳嗽产生的含病毒气溶胶可能导致感染。

5.医源性传播

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或重复使用针头等不规范医疗操作可能造成传播。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未消毒的医疗设备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及其分泌物,食用水果前需清洗,处理生肉时佩戴防护装备。若出现发热、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感染科就诊并进行隔离观察。医务人员接触疑似病例时需严格执行二级防护,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