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通常指血液凝固,是人体止血过程中的重要生理机制。当血管受损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相互作用,形成血凝块以封闭伤口,防止进一步出血。
血液凝固过程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当血管内皮损伤时,胶原暴露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同时释放凝血因子启动连锁反应。凝血酶原激活后转化为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最终形成稳固的血凝块。这一过程需要钙离子、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等多种物质参与。若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出现出血倾向或血栓风险,例如血友病患者因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关节出血,而高凝状态者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
若出现反复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或不明原因血栓,建议及时进行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检查。日常需避免外伤,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或促凝血药物治疗。凝血功能异常者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