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接触皮肤后引起的隐翅虫皮炎,典型症状包括条索状红斑、灼痛瘙痒、水疱脓疱、糜烂结痂以及色素沉着等。具体表现可能因接触范围和皮肤反应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1.条索状红斑
虫体被拍打压碎时,体内强酸性毒液接触皮肤,数小时内形成条状、片状或点状水肿性红斑,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与毒液扩散轨迹一致。这是隐翅虫皮炎最典型的皮肤改变。
2.灼痛瘙痒
受毒液刺激的皮肤在红斑出现后,可伴随明显的烧灼样疼痛或刺痛感,部分患者会有持续性瘙痒。症状通常在24-48小时达到高峰,可能影响睡眠或日常活动。
3.水疱脓疱
在红斑基础上,皮肤可能出现簇集性水疱,直径约1-3毫米,疱液初期透明后转为混浊,形成脓疱。水疱易破溃,常见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较薄部位。
4.糜烂结痂
疱壁破损后形成鲜红色糜烂面,伴有淡黄色渗液,干燥后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痂皮。此阶段需注意预防继发感染,避免随意撕扯痂皮。
5.色素沉着
皮损愈合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沉着斑,通常需要3-6个月逐渐消退。色素沉着程度与紫外线暴露、抓挠刺激等因素有关。
隐翅虫皮炎属于接触性皮炎,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用清水或碱性肥皂水冲洗皮肤,避免摩擦患处。皮损广泛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药物或口服抗组胺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