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疖子可能与细菌感染、皮肤损伤、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有关。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病因。
1.细菌感染
疖子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细菌通过皮肤表面的微小破损侵入毛囊,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红肿、疼痛的硬结形成。患者可能伴随脓液积聚,形成黄色脓头。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
2.皮肤损伤
搔抓、摩擦或剃须造成的表皮破损,可使细菌更易侵入皮肤深层。长期接触油脂、粉尘的工作环境会堵塞毛孔,增加感染风险。开放性伤口若未及时消毒处理,感染概率可增加3-5倍,这类情况约占疖子发病原因的20%。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其皮肤感染风险较常人高2-3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者等免疫缺陷病人群,中性粒细胞功能减弱,对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此类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疖子或反复发作,约占临床病例的15%。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疖子以防感染扩散。若出现发热、疖子增大或周围出现红肿蔓延,提示可能发展为痈或蜂窝织炎,需立即就医进行切开引流等处理。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等基础疾病指标,从根源上预防感染发生。